感谢《语言学的邀请》一书,给我打开了观察世界的另一个角度,让我知道人类社会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妙与曲折。

匆匆成文,许多感受未能完整地表达成文,于是带着这些思考在生活中实践,等有了更多的经历后或许再给这篇文章一个更好的内容。

语言与行动

1 语言凝聚成社会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凝聚,发挥出1+1大于2的作用,在大自然中发展壮大到今天这个地步。作为个体的人,不管是否自己知道,ta在生活中受人类群体的影响,特别是ta听到的、运用的言辞,以及被ta无意中对语言所下的臆断所支配。

本书的基本假设是:同类之间通过语言进行广泛的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工具。另外还有一个并行的假设是:假如谈话的结果是引发或增加了争执和冲突(事实上常常如此 ),不是说的人有毛病,就是听的人有毛病,要不然就是大家都有毛病。

2 言辞并不是现实

言辞将我们的意识和现实联系,但言辞这一符号并不就是其所代表的事物,就像地图并不就是其所代表的地区,言辞并不就是事实。

现代社会里的公民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常识”,他们必须对一般符号(尤其是言辞)的能力和限度有一个科学化的理解,才能不至于被他们身边复杂的语义环境完全冲昏头脑。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思想里,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对某些事物随意作出评价这一习惯。这一点往往得怪社会不好。因为在有些问题上,多数社会都是有系统地鼓励人们,养成把符号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混为一谈的习惯。

3 言辞世界和外向世界

我们把这个通过言辞学到的世界叫做言辞世界(verbalworld),把我们直接知道的或是能由个人经验而直接知道的世界叫做“外向世界”(extensional world)。

这一言辞世界与外向世界之间的关系,就像地图与它假定代表的地域之间的关系一样。一个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倘若他脑子里的言辞世界和他在日益增多的经验中所接触到的外向世界相差并不太多,到了成人后,他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对他所发现的现实(新事物)感到惊愕或痛心,因为他的言辞世界早已告诉了他,对什么可以多期望些,对什么只能少期望些。他对自己的生活已经有了准备。

可是倘若在成长过程中脑子里存了一幅错误的地图,充满了错误的知识和迷信,他就会不断地遇到麻烦,浪费精力,言行举止像个傻子。他不但不会适应实际,若是他与现实脱节的情形过于严重他很可能还会落到进精神病院的地步。

一张地图若是不能正确地表现出各个地点间相互的关系或是一片区域内的概况,那么无论它多么好看,对旅行的人都是毫无用处。但是,倘若我们画地图的目的只是为了好玩,丝毫不用顾及该区实在的地形,那么我们尽可以随意地把湖泊、河流和道路多扭上几扭,多弯上几弯,绝对不会有人来阻止我们,因为除非有人想要按照这样一张地图去旅行,它不会产生任何害处。

同样道理,我们可以借助想象的或错误的报告、从正确报告得来的错误推论或是一些漂亮的辞藻,随意用语言创造与外在世界毫无关系的“地图”。除非有人把这种“地图”错认为代表真正的地域,它们也是不会产生什么害处的。

我们每个人都承袭了许多无用的知识、错误的印象和谬见(那些都是我们从前认为是正确的地图),因此我们所学到的总有一部分是必须抛弃的。但是我们由自己文化中承袭到的遗产–也就是我们群体收集到的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之所以被人重视,主要是因为我们相信它们供给了我们一些真正能够代表经验的正确地图。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会使我们的脑子里装下错误的、与这个世界不合的地图:第一种是别人给我们的地图原本就是错的,第二种是别人给我们的地图是正确的,只是我们自己误解了它们,从而创造出错误的地图来。

语言与思维 Language in Thought

1 语言的抽象

能写趣味隽永文章的作家,谈话内容充实的演说家,思路正确的思想家,应对得体的个人,在抽象阶梯的各个层面都能活动自如;他们能够迅速地、优美地、有条不紊地从高级阶层落到低级阶层,再从低级阶层升到高级阶层——他们的心智又活泼,又敏捷,又美丽,就像在树上飞来飞去的猴子一样。

2 观察、批判

在现代社会里生活的人,必须能够亲自观察,了解现实,不要被从过去的印象或人言得来的“先入之见”迷住了心,将概念与现实混淆不清,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谣言传得愈广,内容就会愈变愈严重。许多谣言之所以愈传愈夸张,就是因为有些人忍不住要向更高的抽象阶层上走,从报告进展到推论,从推论进展到判断,然后再把不同的阶层混杂起来。

3 傲慢与偏见

由于错误的教育、不良的训练、幼年时可怕的经验、陈腐的传统信仰宣传,以及生活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里都有“不健全的领域”,或者说得更好听一些就是“幼稚的领域”。

由于我们自己“偏见太深,看不清楚”,对于某些问题我们总是觉得“想不通”。

怎样才能将自己思想里这种“幼稚的领域"消掉一部分呢?

一个方法是要深刻地认识到,言辞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为此,研究一门外国语言,即使没有别的用处,也总是会对我们有益的。

另一个办法则是注意抽象化过程,充分认识到言辞对于任何事物都无法“尽言”,抽象阶梯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我们了解并不断地注意到抽象化过程,由此亦可减少或摆脱对人对事的偏见。

4 走向内心和外界的秩序

一些规则

(一) 一张地图并不就是它所代表的地域;言辞并不就是事物。 一张地图从来都不会表现出一个地域的每一部分;言辞从来无法做到将所有事物都完全描述出来。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创造地图的地图、地图的地图的地图……不论它们与真的地域有没有关系。(第二、十章)

(二) 言辞的意义不在言辞中,而在我们的脑海里。(第二、十一章)

(三) 前后文决定意义(第四章): 我喜欢鱼。(烧好的、能吃的鱼。) 他钓到了一条鱼。(活鱼。) 鱼目混珠。(以假乱真。) 鱼玄机。(人名。)

(四) 留心“是”字,因为它可能会代表一种错误的评价法: 草是绿的。(忘了我们神经系统所做的工作了吗?第十、十一章) 张先生是上海人。(小心不要把不同的抽象阶层混淆不清。第十一章)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一个指示,第七章) 一样东西就是一样东西。(除非是将其视为一条语言规则,否则就会有忘了此外还有别的分类法和每样东西都是一个变动的过程的危险。第十、十二、十三章)

(五) 不要没有造桥就想从上面走过去。认清指示与说明之间的差别。(第七章)

(六) 必须认清“真”字至少有四种不同意义: 有些香菌是有毒的。(说这句话是“真”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而且已经被证实的报告。第三章) 小红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女孩。(说这句话是“真”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对小红确实是这样想的。第六、八章) 人生而平等。(说这句话是“真”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我们认为应该要服从的指示。第七章) $(X+Y)^2=X^2+2XY+Y^2$。(说这句话是“真”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方程式能适合一种叫做代数的语言创制的系统。第十二章)

(七) 当你想要“以火攻火”的时候,记住消防员平常总是用水的。(第十三章)

(八) 二元价值观点是启动用的机器,不是驾驶用的机器。(第十三章)

(九) 小心定义,它是用言辞解释言辞。如果可能,思考时尽量设法用实例而不用定义。(第十一章)

(十)用指数和日期来提醒自己,没有一个字能有两次意思完全相同。 牛1不是牛2,牛2不是牛3…… 史密斯在1949年不是史密斯在1950年,史密斯在1950年不是史密斯在1951年。

来自内心的主动安全

因为人生中唯一可能有的安全,就是来自内心的主动安全(dynamicsecurity):这种安全的泉源便是一种从无穷多元价值观点得来的伸展自如、灵活无比的心境。

对这个“完全都知道”,对那个“完全都知道”,真到我们觉得有问题“不能解决”时也就只能怪我们自己了。倘若我们对语言(自己的和别人的)的性质能有一点简单的了解,我们便能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气力,而不至于在语言的“鼠笼”里兜圈子。

有了外向观点我们便能应对求学和处世上种种无法避免的“不测”现象。无论无情的外界会硬塞给我们什么问题,我们至少可以不会再去自寻烦恼。

认识自己

我们估量别人和外界事物时智慧的高低,多半都要视我们自我评价时智慧的高低而定。

假如我们只有制度化的态度,我们最后便会失去自己的个性,对于自己所属的团体毫无能力作出独立的贡献。

除非一个人知道要在经验里找寻什么,否则他的经验往往会对他毫无意义。

参考

  • 语言学的邀请/(美)早川(Hayakawa,S.),(美)早川(Hayakawa,A.)著;柳之元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7